浅析专业训练中的实践德育教育

浏览数:24

浅析专业训练中的实践德育教育

专业科   甘玉明

“职业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强化素质教育,做到‘做事’与‘做人’的高度统一,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娴熟的职业技能。”教育部鲁昕副部长的这段话道出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德技双馨的人才。所以从全国职教大赛的专业训练中得知职业教育德育的最大特性就是实践性,亦可称之为实践德育。实践德育是近年来对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概括。实践德育从内容上看是在关注职业学校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从形式上讲是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有效形式。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进行人才培养、技能学习,接受德育教育。反过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又体现在这些学生的行为和结果上,在实践中对德育教育的效果予以检验,这是职业教育德育最根本的特点。

一、以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作为专业实践德育基础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教育部发起,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年度全国性职业教育学生竞赛活动。为充分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现职业院校师生的风采,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产教结合。天津主赛场标识主体由一个抽象的青年与一个齿轮相结合,象征着专业知识与动手能力相结合,体现出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齿轮之上抽象的青年的又好似一本展开的书,寓意职业院校的青年学子在认真研修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际能力和技能的提高,象征着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迅速地成长为国家与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技能大赛的项目和比赛内容与社会行业的具体工作极为相仿,息息相关。学生们在集中训练过程中学习技能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工作的辛苦。例如学生在工作上连续6个小时贴墙面壁纸,学生在数九寒天里、烈日骄阳下进行一遍一遍的测量训练,学生电脑前对图纸一遍一遍的精工细作。这些枯燥的训练对学生的毅力是严重的挑战。

正如吃苦耐劳是学徒模式下完成专业训练的基本条件,长时间的杂役不仅磨练了学徒的心性意志,更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吃苦耐劳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优秀品质,是个人和国家社会发展、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古往今来,凡是有贡献的、有成就的人,都是吃苦耐劳,拼搏奋斗的人。一个人如果只想贪图享受,而没自己努力付出,更做不到吃苦耐劳,那么,就不会成功。用人企业对职教生提出的要求,也是不仅要有出色的专业操作技能,还要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一个公司或企业,如果员工都能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有极强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就能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那么,这个公司或企业就会高速发展。在人才市场上,学历早已不再是企业的首选,在越来越重视技能的同时,更重视员工是否吃苦耐劳,能够吃苦耐劳的员工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重用。从当前职教生的实际情况看,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这不仅由于入学前的家庭生活影响,也因为学校对此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手段。

因此,培养职教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构成他们精神世界的柱石,对职教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及发展前途非常重要,必须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去培养锻炼。这将极大地对学生的发展前途产生良性影响的。

二、以实践德育教育将团队凝聚力的打造作为目标

在集体技能比赛项目中,任何一个同学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与众多的师兄师弟以及师父一同组成一个师门,个人的荣辱得失与集体休戚相关,同学们不仅是在求学期间相互合作团结一致,甚至终身都会共同维护队伍的荣誉。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无论哪个专业,劳动分工越来越细,个人的力量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很渺小的,只有融入团队,充分发挥团队每一分子的力量,才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才能成就自己的卓越!团队,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集合起来的一个团体,通过团结友爱、关怀帮助实现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以专业训练为核心的德育教学模式与专业训练紧密结合,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直接面向市场,直接关系学生切身利益和未来职业生涯,容易被学生接受。

首先参赛的学生都有明确一致的目标。目标一致是形成凝聚力的前提条件,因为如果团队目标与个体目标是一致的,那么个体就会被团队所吸引。还有研究表明,“共同敌人”的出现会加强团队内部的认同,也会使团队成员的身份显得更加重要。其次学生在目标任务实现过程中的相互依赖,要实现团队目标需要每个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且密切协作完成,则团队成员在行为、情绪和心理上就会与其他成员融为一体,形成合力,于是,团队实现目标的过程也就是凝聚力形成的过程。最后是团队成员间的沟通,团队参赛使得学生不得不根据任务的需要安排每天或每周的某个固定时间或其它合宜时间,与老师和其他成员汇报最近的任务进展情况、新的想法、新发现的问题等,有效的沟通,保证信息在团队内部的畅通以及知识和信息的共享,这样才能攀登竞技比赛的领奖台。

总之,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就会让学生敢于表达、愿意表达、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来集思广益。参赛学生在参赛训练阶段学到了相互尊重彼此的想法、把交流的中心集中在任务上,对事不对人,避免伤及他人感情,这样的实践德育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被期望的行为,提高在团队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促进个人综合素质和团队凝聚力的成长。

三、引入企业文化强化专业实践德育教育

职业教育目的是培育自己的学生在现实社会中获得就业能力、取得谋生手段、成为专业人士。如果教育不给自己的孩子提供非常明确的就业目标取向,而扯什么知识、理想、文凭,这种教育就是失败的、且极其不负责任的教育。我国近代的职业教育也主要是出于生计目的的考虑。黄炎培开办的职业学校和补习学校,陶行之的平民教育,晏阳初的乡村教育,他们开办的学校主要是面向那些不能升学的儿童或失业者,授之以职业上的技能,使他们有一技之长以维持生计。所以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把企业文化有计划的引入校园,利用讲座、培训等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日后的专业工作,熟悉工作职责、掌握工作要点等等。

这样学校结合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等实际,增加了一些新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次,要认识这一制度是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具体化,具有规律性。我们常说的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两类不同社会组织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本质上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延伸与提升这一关系,深化为合作状态,就明显地使校企合作成为教育与经济密切结合的产物。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教育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以其自身特点影响经济发展。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技术人才荒”,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荒”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若不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势必拖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如何加强和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针对专业的特点,适当的引入企业文化于校园文化相结合是当前企业和职业院校必须面对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当前时间